综合特约评论
警惕轻医美消费中的“杀熟”骗局:一种新的社会病态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30日 01:35(上海时间)
点赞 0
近期,越来越多的轻医美行业乱象被曝光,其背后套路渐渐清晰。部分渠道人员利用“熟人”关系引导求美者上钩,形成黑色利益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进行医美。然而,在这个行业中,存在着一种新的社会病态——“杀熟”骗局。这是一种通过建立虚假的亲密关系来诈骗求美者的行为。
这种骗局通常发生在一些非法轻医美机构中,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客户关系网来开发新客源。这些“熟人”经常活跃在KTV、商场、足浴店等场所,负责引导求美者慢慢上钩。在一来二去的交往中,“熟人”会给求美者一些内部价、优惠价等诱导求美者签约。等到求美者觉察上当之时,“熟人”早已不见踪影。
这种传销式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多方面:一是隐蔽性强,不少非法轻医美机构隐身于小区、写字楼,查处难度大;二是“熟人”作案违法成本低、取证难、维权难,不少求美者往往没有病历,也没有术前拍照留痕、效果承诺说明等环节,无法构成完整的证据链,无疑增加了维权难度;三是消费需求旺盛,“颜值焦虑”让不少年轻求美者盲目相信主动上门的“熟人”。近年来,虽然“颜值经济”蓬勃生长,但每一次“熟人”陷阱都是对行业信用的透支。
为了遏制这种乱象,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让隐匿的非法轻医美机构无处遁形。可以探索建立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加大对“熟人”诈骗的震慑力度。培养健康的医美消费观也非常重要,求美者需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掌握一定的医美科普知识,减少因为轻信“熟人”受骗的可能性。
轻医美不能轻责任,推动医美市场成熟发展,打击“熟人”诈骗乱象、加强多方共治十分必要,避免更多人掉入“美丽陷阱”。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医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