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山东聊城海源阁:让古籍走出“深闺”,成为区域文化中心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15日 14:37(上海时间)
点赞 0

聊城市的海源阁藏书文化博物馆不仅保护古籍,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实体活动,让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活起来”“传下去”。这一努力使海源阁成为了集古籍展陈阅读、学术研讨交流、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学于一体的区域文化中心。
近年来,聊城市在海源阁的保护和发展上下了大功夫。海源阁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中唯一崛起于北方的。但历史上,这里也曾遭受战乱之苦,导致许多珍贵古籍散失。为此,聊城市组织专业团队,对流散古籍进行了详细的定位和回归方案制定,并通过数字采集、影印复制等方式,让这些历经战乱的古籍“回家”。
海源阁藏书文化博物馆主任许丽表示,2023年,聊城市启动了“海源阁古籍数字化工程”,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海源阁散失古籍进行恢复。这不仅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也使得海源阁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每年,大量海内外游客和中小学生来到这里,参加各种古籍文化体验活动。
除此之外,聊城市还举办了“海源阁杯”首届全市青少年经典阅读大赛等活动,让传统文化通过诗词朗诵、情景剧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这些努力不仅使得海源阁成为了一座区域文化中心,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近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表示,古籍保护不是简单的“束之高阁”,而是要让文脉传承有抓手、群众参与有渠道。通过挖掘古籍的历史及当代价值,并利用技术赋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可亲可感可及、生动地“活”在当下。
随着海源阁的不断发展,它已不再只是一个藏书楼,而是一个让古籍走出“深闺”的区域文化中心。这里通过各种活动和数字化技术,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并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也是为未来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