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开发儿童专用“人工双心”,开启全球新时代

南京市儿童医院联合多方力量,成功研发适用于低龄、低体重患儿的第三代磁悬浮双心室人工心脏,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并刷新了全球同类手术最小年龄和最轻体重纪录
近期,南京市儿童医院宣布了一项重大医学突破:他们成功为一名5岁、体重仅13公斤的终末期心衰患儿植入了第三代磁悬浮双心室人工心脏。这不仅标志着该领域的重大进展,也为全球数以万计低龄、低体重的心衰患儿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悉,这名患儿被确诊为罕见的限制型心肌病,今年7月病情急剧恶化。由于幼儿心脏供体极度稀缺,医院决定与家属合作,为其实施双心室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这一挑战性的手术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高超技巧,也要求团队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对困难疾病的深刻理解。
在全球范围内,儿童心脏衰竭是一项长期存在的医学挑战。尤其是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来说,除心脏移植外,“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也被称为“人工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传统的人工心最初主要针对成人设计,对于低龄、低体重患儿,由于胸腔狭小等限制,难以适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京市儿童医院联合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和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基于患儿的影像学数据等比例打印胸腔模型,并依托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技术,成功研发出适合低龄患儿的植入式人工心脏。这款创新设备仅重约70克,不仅解决了血流平衡难题,还降低了血栓风险,大幅提升了对低龄、低体重患儿的适配性。
这一医学突破对于全球的心衰患者,尤其是低龄和低体重的患儿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医务人员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困难疾病的无限关怀。这一成就让人们看到了医学科学和技术在改善人类生活中的强大力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成就并非止于此。它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医疗合作时代,各国医务人员和科学家将进一步探索适用于更多类型患者的人工心脏技术。这不仅是对人类健康的关怀,也体现了全球范围内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追求。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医学突破。因为,在这个领域,科学家、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将为所有遭受心脏疾病折磨的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一个成就,也是人类对自身健康的不懈追求和关爱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