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特约评论

专家称新型AI教育模型或将取代传统教师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7日 14:42(上海时间)
点赞 0
专家称新型AI教育模型或将取代传统教师

近日发布的“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在沪亮相,引发广泛讨论。专家认为,这一模型可能会改变教育的现状,但也存在争议。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的“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正式发布。这一基于国产千问基座自研的大模型,被宣称为专为教育而生。据悉,其旨在解答教育问题,赋能学科教研,助力实现教学育人一体化。

但该模型的出现,也引发了部分人的担忧。一位教师表示:“如果AI真的可以取代传统教师,那么我们的工作前景将变得非常黯淡。”然而,有专家认为,这一模型只是教育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取代人类教师的存在。他们强调,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唤醒学生的灵魂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据介绍,“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凝聚三大核心突破:价值观引领、创造力培养和个性化学习。其创新引入神经坍缩理论,破解教育数据长尾分布难题,并支持跨学科教案生成、学情诊断与情感交互。这一系列的功能,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技术演示中,“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实时生成启发式数学讲题与古诗文创作辅导案例,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一模型可能过于依赖算法和数据,而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21世纪最具挑战性、最具催化力、最具赋能特征的战略性技术,但在教育领域中,其作用仍需要被审慎评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通过视频演讲,呼吁“重构AI时代学习范式”。他强调,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型,以满足新的社会需求。芝加哥大学詹姆斯·埃文斯教授提出“生成式社会科学”,这被认为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

论坛同步呈现智能教育“中国实践”全景图,全国征集千余份“智能教育在中国”示范案例。这一系列的行动,被认为有助于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育公平和资源分配的问题。部分人担忧,这一模型可能会加剧现有的教育不平等,因为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够获得这一技术。

综上所述,“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的发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虽然其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也存在关于取代传统教师、忽略人类主观能动性以及加剧教育不平等的问题。因此,在推广这一技术时,需要谨慎评估其作用,并确保其能够惠及所有人。

相关标签

教育科技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