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特约评论
揭露运营商“免费”套路背后的猫腻:如何保护你的权益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5日 11:36(上海时间)
点赞 0

部分运营商通过“免费赠品”诱导消费者签订长期服务合约,暗藏隐性消费和高额违约金。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年来,一些消费者反映遭遇运营商宽带业务的“免费赠品”陷阱。这些“免费”的设备或服务背后,往往暗藏长期合约捆绑、隐性消费和其他不利条款。北京市海淀区的张淼淼就是其中之一,她在3年前办理宽带时,被工作人员要求必须重新办理一张手机卡,对方承诺这是办理宽带的免费赠品,只要不使用就不会产生资费。但是,宽带到期后,张淼淼发现自己被套路了,运营商告知她那张“免费送”的手机卡实则绑定了套餐,宽带3年合约期满后,套餐自动开始计费,目前累计欠费已达600多元。
律师刘国照指出,这类“赠送”的实质,是部分运营商以免费设备为诱饵,捆绑消费者签订长期服务合约,或设置隐性消费条款,从而达到长期获取收益的目的。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属于“附条件的商业赠与”行为,消费者需满足签订一定期限合约、办理指定业务等特定条件,才能享受所谓的“免费”待遇。因此,消费者在办理宽带或其他业务时,应保持警惕,不被“免费”噱头诱惑,一旦遭遇隐性消费、虚假宣传等侵权行为,要及时依法维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翔建议,用户在办理业务时应增强证据意识,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包括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短信等,尤其是涉及‘免费’‘无合约’等承诺的内容。同时务必索取并仔细阅读合同文本,重点关注费用、期限、解约条件等条款。如有疑问,应要求对方作出书面解释。一旦发生纠纷,用户可采取向法院提起诉讼、向地方通信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或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等途径维权。
相关标签
财经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