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权证带来农村新气象:产权变资产

随着宅基地确权登记的推进,农民们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过去的困扰到如今的喜悦,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农村经济,也带来了全新的生活观念。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明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也为盘活利用合法农房提供了法律依据。
过去,在许多农村地区,宅基地的流转和使用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缺乏清晰的产权证明。这导致了许多潜在的资产无法被有效利用。然而,随着不动产权证书的颁发,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权证不仅是对农民合法拥有的宅基地及房屋所有权的确认,也为未来可能的产权流转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江苏昆山,一个曾经令当地居民感到烦恼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村干部的牵线搭桥,两家人实现了宅基地的互换,这不仅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也体现出了乡土智慧的一种新形式。这种互换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协议,而是拥有了法律背书的“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这使得农民在处理涉及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问题时有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为了方便农民办理相关手续,许多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在河南光山,不动产登记的窗口已经延伸到乡镇和行政村,使得农民可以就近高效地办理相关业务。对于那些腿脚不便或身在异乡的农民,工作人员会上门服务,或通过远程方式提供帮助。这不仅减少了农民的奔波之苦,也体现出了政务服务的新理念——“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产权证书不仅带来了方便,也使得农民拥有了更为充分的财产权益。在浙江绍兴,这本证书已经变成了可以带来财富的“存折”。通过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发展出了许多新业态,如精品民宿、文创空间和康养基地。截至目前,当地已经累计激活了大量闲置农房,并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了可观的增收。
这场深刻的变革不仅改变了农村经济,也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下一步工作的推进,自然资源部将继续指导地方规范做好日常登记与成果更新,加快编制宅基地产权底板,支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拓展成果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