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最高法创新纠纷解决机制: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6日 00:05(上海时间)
点赞 0

最高人民法院推出涉农纠纷化解新举措,通过将法庭设在田间地头、茶叶交易市场等非传统场所,就地解决农业领域的法律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涉农纠纷化解案例,展现了人民法庭在推动多发易发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方面所做出的具体努力。山东省安丘法院景芝人民法庭创建了“法安农耕”司法服务特色品牌,在当地樱桃批发市场设立“法律门诊”,为产品买卖和运输过程中的常见法律问题提供即时指导和调解。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法律服务的便捷性,也使得法律知识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在安徽省祁门法院历口人民法庭,我们看到了一种更为创新的做法。他们在春茶采摘期设立“护茶巡回点”,直接将法庭搬到茶叶交易市场,就地审理欠薪、合同纠纷等案件,平均结案周期仅8天。这不仅高效解决了纠纷,也为当地的茶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西藏自治区南木林法院艾玛人民法庭所辖区域以土豆种植和销售为核心产业,他们立足于司法裁判和指导调解业务,致力于助推“艾玛土豆”争创优质品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土豆产业的发展,也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这些案例表明,最高人民法院正积极探索和创新涉农纠纷解决机制,以更贴近实际、更便捷的方式为农业领域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将法庭设在田间地头、茶叶交易市场等非传统场所,不仅提高了司法效率,也让法律服务变得更加普及和便捷。这是对传统司法观念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