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桃花村”打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模式

通过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西藏嘎拉村实现了从贫穷到繁荣的转变,这是西藏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党中央和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持。
近年来,西藏林芝的嘎拉村因其漫山遍野的桃花而闻名,这里被誉为“西藏桃花第一村”。每年春季,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打卡,使得这个小村庄接待了大量的访客。据了解,2025年桃花节期间,嘎拉村共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全村旅游收入达到370万余元,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
过去,嘎拉村是个贫穷且闭塞的小村庄,村民主要依靠伐木、放牧和种植青稞来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然而,2015年,广东援藏队对口支援后,村里开始将桃花产业作为推进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并创办“绿色银行”,将生态保护与银行授信相结合,让村民在生态建设中获得经济收益。截至2024年,嘎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突破4万元,全村总收入达1402万元,这是令人欣喜的成果。
据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西藏考察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重要嘱托。最近,村民们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的变化,并收到了回信。总书记勉励他们要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巴宜区林芝镇真巴村(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表示,总书记的话语给予了他们巨大的信心和决心,要努力工作,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西藏作为曾经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2019年底成功实现了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之后,党和政府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西藏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这是令人鼓舞的进步。这片雪域高原,正在稳步前行于幸福的道路上。
在这个过程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可以实现双赢的。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创造“绿色银行”,嘎拉村找到了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收入的途径,这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经验。这也证明了,通过正确的政策支持和村民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