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特约评论
器官芯片革命:用“芯”力改变医学研究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9月12日 21:38(上海时间)
点赞 0

随着器官芯片技术的发展,医学研究迎来了新的突破。这项技术可以模拟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动物模型的种属差异问题,并具有高通量、低成本、伦理接受度高等优势。
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涌现出了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器官芯片。这种“芯片”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用于计算机的硅基芯片,而是利用微流控技术和纳米加工在微小的透明薄片上“雕刻”出通道和腔室,用来模拟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功能特征。这种创新应用正在改变我们对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临床精准医疗的思考方式。
在传统的动物模型中,尽管小鼠与人类在基因组上有一定相似性,但普遍认为只有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猴类)的测试中取得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测试才最接近人的安全。然而,这种方法不仅存在伦理问题,也面临着高昂的成本和时间耗费。器官芯片的诞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为替代动物实验的新方案。
首先,源于人体细胞组织的器官芯片高度模拟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效解决了种属差异的问题。其次,器官芯片具备高通量类器官培养和药物筛选的独特能力,大幅提升了效率和准确性。据研究人员介绍,使用高通量的器官芯片做分析,可以轻松完成大量检测,替代动物实验,并大幅缩短检测周期。
除了节约时间与金钱成本,体外器官芯片还可以作为替身为患者试药,在药物测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在芯片上“种”入肿瘤患者的细胞,可以精准监测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精准医疗提供保障。
器官芯片技术不仅是生物医学的突破,更是多学科集成创新的结晶。随着全球对这项技术的重视,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器官芯片市场将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尽管从科学实验到实际应用仍有一段路要走,但这一革命性的技术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改变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前景。
相关标签
健康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