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揭秘 "四普" 工作队的特殊任务:穿越雨林下深海寻找文物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1日 05:09(上海时间)
点赞 0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四普')工作队在海南岛进行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穿越雨林和大海,发现了众多珍贵的文物。
近日,记者跟随国家文物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海南,同一线工作者一起穿雨林、进山村、临大海,细数南海之滨的文物 "家底",感悟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博大。
在保亭县,一片橡胶林试验田建设于1959年,被公布为海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映照出在海南进行文物普查工作的特殊:独特的热带气候、海岛地形、海洋区位,都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特色鲜明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特有的普查环境。
雨林中看远古人类史。夏日骄阳似火,站在南或河遗址探方旁的考古项目领队侯亚梅却仿佛感受不到雨林中的闷热。南或河遗址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2023年被发现,确认该遗址是目前在海南岛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火山下看勤劳奋斗史。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三卿村——一座火山爆发遗迹上建起的古村落,便讲述了古人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建设家园的故事:平整的熔岩台地成为房屋的基础、黑色的火山岩是建屋的原料,火山土壤里长出的作物营养又高产……
大海上看文化交流史。位于琼海市潭门镇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如一艘巨船,静静遥望大海的方向。6号展厅里,震惊世人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部分考古成果正在展出。
据介绍,截至2025年4月,海南省已复查 "三普" 不可移动文物数量4274处,复查率100%;已调查新发现文物数量65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