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特约评论

揭秘“红汞”骗局背后的阴谋:国家安全机关打击经济诈骗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8日 16:35(上海时间)
点赞 0
揭秘“红汞”骗局背后的阴谋:国家安全机关打击经济诈骗

近日,国家安全机关联合相关部门成功破获一起“红汞”骗局案件,曝光了不法分子伪造公文、假冒“境外公司员工”的手法。专家分析认为,这种骗局往往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和对权威的信任,通过精心编织的谎言和虚假的“官方背书”来实施诈骗。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有不法分子伪造国家安全部等机关单位红头文件,以参与化学品“Sb2O7Hg2”(俗称“红汞”)交易可获利为名,精心编织骗局,诓骗群众钱财。这种骗局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就有人虚构“俄罗斯红汞”概念,编造相关原料具备极高战略和经济价值,杜撰相关原料在苏联解体后流入黑市传闻,以“稀有物品”为由实施诈骗。

近年来,不法分子又给这个陈旧的骗局披上了新的外衣,声称“红汞”具备极高的“医用价值”“抗癌功效”,并声称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红汞”跨境交易获取高额“中介费”“好处费”。诈骗团伙成员分饰多角,通过假冒“境外公司员工”,虚构境内“总代理”“出货方”“查验人”等身份,精心粉饰“红汞”交易市场“繁荣”假象,并伪造千万元乃至数亿元人民币的“交易记录”。专家指出,这种骗局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对权威的信任和人们的贪婪心理,不法分子通过制造可获取“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的假象和伪造国家安全部等机关单位红头文件,来增强骗局的可信度。

国家安全机关已会同相关部门对不法分子依法开展刑事打击工作,斩断“红汞”诈骗链条。同时,国家安全机关也提醒广大民众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各类打着国家安全机关旗号从事各类商业行为的人员。如果发现伪造国家安全机关公文或冒充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线索,可以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相关标签

财经健康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