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五方面举措成效显著:矿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背后的故事

应急管理部采取五方面举措,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数据显示,这些措施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但背后还有哪些难点和挑战?
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其中,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矿山安监局局长黄锦生表示,“十四五”以来,应急管理部坚持矿山安全生产“一件事”全链条,全力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数据显示,2021—2024年平均每年发生矿山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分别比“十三五”下降29.7%、29.1%。这意味着这些措施已经开始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但是,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应急管理部采取了包括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超前治灾、风险管控、隐患整治和应急处置在内的五方面举措,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规划和执行。
在推进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也需要保持高效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畅进行。同时,矿山企业也需要积极配合,主动作为,不断改善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矿山安全治理模式的转型。
除了上述举措之外,应急管理部还出台了相关规范和制度,如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这为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体现了政府在这方面的重视。
然而,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矿山安全问题仍然是需要长期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进一步降低矿山事故的发生率,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应急管理部和相关部门将继续推进五方面举措,不断改善和完善矿山安全治理模式,以最终实现事前预防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界也需要给予关注和支持。这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义务。只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真正解决矿山安全问题,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举措和实质性成果,从而让矿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的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