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 "咳嗽心肺复苏" 的神话:如何在心脏病发作时正确应对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种自救方法,称为 "咳嗽心肺复苏",声称通过用力咳嗽可以挽救心脏病发作的生命。然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本文将揭穿这一神话,并告诉您在心脏病发作时如何正确应对。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种自救方法,称为 "咳嗽心肺复苏",声称通过用力咳嗽可以挽救心脏病发作的生命。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咳嗽确实会增加胸腔压力,理论上可以维持大脑供血。然而,这种做法早在1999年被写进一篇文章后迅速流行,但很快遭到英国心脏基金会、英国复苏理事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澄清:咳嗽自救并不是急救方法,盲目尝试反而可能耽误真正的抢救时机。
从生理学角度看,咳嗽确实会在胸腔和腹腔之间形成剧烈的压力波动,短时间内推动血液前行。这种所谓“咳嗽泵效应”,在实验室中被量化过:健康志愿者一次用力咳嗽时,血液向外周的位移量可以达到400–700毫升,足以在几秒钟内维持脑部灌注。然而,把这种特殊场景下的机制推广到普通人群,就成了伪科学。
2021年一项系统综述纳入了23项研究,其中涉及咳嗽心肺复苏的只有4项,且全部为小样本的观察性研究,没有任何一项与标准心肺复苏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咳嗽心肺复苏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或出院存活率,证据等级被评定为“极低”。因此,公众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心脏病发作时拼命咳嗽就能保命”,实际上是将专业术语误读为“人人适用的急救法”,完全脱离了医学语境。
那么,在心脏病发作时,正确的应对方法是什么?首先,如果您出现心梗或心脏骤停的症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和呼叫旁人帮忙,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其次,如果您处于心导管室或心电监护下的病房,医护人员会随时指导您进行适当的治疗措施。
因此,所谓“心脏病发作时拼命咳嗽能救命”的说法,不仅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还可能让人误判形势、错过急救,最终加重危险。真正能提高生存率的,是立刻呼救、立即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而不是寄希望于“咳嗽几下”。心脏病高危人群还应规范服药、定期复查,必要时植入ICD(植入式除颤器)等手段才能真正降低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