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专家揭露“网红”油浸菜的三大健康陷阱:当心脂肪超标、反式脂肪酸和异味变质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9月28日 12:36(上海时间)
点赞 0
专家揭露“网红”油浸菜的三大健康陷阱:当心脂肪超标、反式脂肪酸和异味变质

近期,“油浸小番茄”等油浸美食在社交媒体上爆火,但专家提醒,这类食品虽然美味却藏着三个健康陷阱:脂肪与热量超标、反式脂肪酸的产生以及异味变质。消费者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油、控制加热温度和科学搭配食物。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各种“网红”美食层出不穷,最近,“油浸小番茄”等油浸系列菜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菜肴通过将食材浸泡在调味油中,不仅保留了食物的鲜味,还富含脂溶性营养素。但是,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提醒,尽管油浸美食看似健康美味,却隐藏着三个主要的健康陷阱:脂肪与热量超标、反式脂肪酸的产生以及异味变质。

第一,过多摄入脂肪和热量是油浸菜的首要健康隐患。刘少伟指出,即使这些菜肴的“吸油量”比油炸食品少,油脂含量仍然较高,经常食用可能导致体内脂肪和热量摄入过多,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此外,他强调,不应将这些美食每天作为主食,而应适量控制。社交媒体上一些“油浸教程”鼓励每天食用油浸菜,这种推荐并不科学。

第二,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高温下,加热植物油可能会生成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虽然油浸美食通常在较低温度下烹制,但由于使用的是植物油,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仍存在这个风险。因此,在选择油时应优先选用橄榄油等相对稳定的油种,而像亚麻籽油、葵花籽油这类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则不适合用于油浸。

第三,异味变质是储存不当导致的结果。即使进行冷藏,若密封不严或频繁取食,也可能引起氧化反应,最终产生哈喇味或其他异味。此外,如果食材未充分干燥,或使用透明玻璃瓶导致光敏反应,都会加速食物的氧化和变质。因此,这类美食不宜超过一周,且应注意冷藏条件和容器选择。

那么,如何安全地享受油浸美食?刘少伟提供了三步骤:首先,选对油——优先选择橄榄油等稳定性较好的油种;其次,控好温——尽量降低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最后,科学搭配——控制同餐其他食物的脂肪含量,不让总热量超标。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潜在健康风险。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