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创下新纪录:“影视+”模式引领消费新潮流

今年的电影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热局面,国产影片不仅在特效制作和视觉效果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还释放出了“科技+文化”的融合消费潜力。随着“中国电影消费年”活动的举办,电影产业正在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为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
今年的电影市场太火热,从年初的《哪吒2》,到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再到刚刚国庆档上映的《志愿军:浴血和平》,截至目前,2025年全年国内票房已超过441亿元。这种火热背后,是新质生产力对电影产业的全面赋能,国产影片在特效制作和视觉效果方面的优秀表现,不仅展示了中国电影工业技术进步的同时,还释放出“科技+文化”的融合消费潜力。
这几年最重要的变化,是中国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以“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去科普”等活动为代表的“影视+”模式,已成为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里,电影《蛟龙行动》实景片场成为一处热门打卡地。游客们可以亲眼见证电影科技如何为军事主题注入鲜活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跨越银幕与现实的震撼。
除了东方影都,青岛市众多的影视取景地也成为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青岛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8%。这种“影视+”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整个电影产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例如,“跟着电影去品美食”的活动,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剧中的情感体验。
然而,随着“影视+”模式的不断推广,我们也需要思考其背后的社会意义。这种模式是否只是一个短暂的消费热潮,还是真的能够带来电影产业和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又如何平衡电影产业的商业利益与文化价值的传承?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总之,今年的电影市场火热背后,是新质生产力对电影产业的全面赋能,也是“科技+文化”的融合消费潜力的释放。随着“中国电影消费年”活动的举办,电影产业正在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为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电影市场会更加火热,也将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文化和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