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特约评论
新疆检察机关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8月24日 17:08(上海时间)
点赞 0

通过公益诉讼和科技手段,新疆检察机关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如石窟壁画、烽燧群和古城遗址等,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通过公益诉讼和科技手段为文物古迹筑起法治'保护墙'。记者走访了库木吐喇石窟寺、昌吉州境内烽燧群、额敏县也迷里古城遗址等地,探访新疆检察机关如何以公益诉讼为笔,在戈壁与绿洲间写就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答卷。
在库木吐喇石窟中,本应绚丽多姿的壁画却有部分皲裂如残帛。检察官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建模等科技手段,对石窟进行'全身体检',发现工业污染和河流改道对石窟造成了严重威胁。通过现场办公和跨部门协作,水利部门与文物保护专家共同量身定制了安全保护措施。
在也迷里古城遗址,检察官发现周边出现乱搭乱建、羊群踩踏等问题。通过取证和协作,额敏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推动县文旅局、生态环境局签订协作机制,明确保护范围和责任分工,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效果。
长效管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检察机关与州文旅局建立文物保护联席会议、联动工作、司法办案协作等长效机制,合力守护文化遗产。通过公益诉讼履职监督,推动文旅部门创新文物保护宣传方式,提高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新疆检察机关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公益诉讼和科技手段,检察机关可以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关标签
环境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