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党员干部“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深层含义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8月26日 11:39(上海时间)
点赞 0
党员干部“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深层含义

近日,中共中央开展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调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然而,这一举措背后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又如何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

近年来,中共中央不断强调党性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干部“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这一口号看似简单,但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含义。根据专家的分析,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空洞口号,而是需要通过实践和行动来体现。

首先,党性修养是一个终身课题。就像房间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擦拭一样,党性修养也需要常修常炼。这意味着党员干部不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锤炼自己的党性。然而,这一过程并非轻易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党员干部具备强大的自律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无愧”。

其次,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党的创新理论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通过学习和践行这些理论,党员干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推动改革发展的深入开展。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党员干部具备强大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和作风形象。这意味着党员干部不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还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出真正的党性光辉和人格力量。

最后,担当作为是锤炼和强化党性的关键。通过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过程,党员干部可以真正展现出自己的党性担当和政治本色。这一过程需要党员干部具备强大的革命精神和拼命精神,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综上所述,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共中央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需要党员干部具备强大的自律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革命精神。通过学习、践行和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可以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进而推动改革发展的深入开展。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如何避免党性修养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如何确保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无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