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国际胸外科学术大会:突破传统,勇攀高峰

7月26日,2025北京国际胸外科学术大会暨第九届中意胸外科微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肺癌、食管癌等核心疾病深入探讨最新技术与挑战,并聚焦早期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2025北京国际胸外科学术大会暨第九届中意胸外科微创学术研讨会于7月26日在北京召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的关注。这次会议以“赋能、致远”为主题,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共同探索胸外科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围绕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胸壁疾病、肺移植等核心疾病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别是对微创手术技术革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以及肺移植关键技术与供体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会议还关注到了快速康复理念在胸外科中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在预测术后并发症辅助诊疗决策中的潜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据2022年全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肺癌仍然是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发展使得许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依然至关重要。这次会议上,专家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提高胸外科治疗水平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张毅教授在会上的报告引人注目。他针对术后病理确诊为IA期但合并高风险因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若这些早期患者存在特定高风险因素,术后接受药物辅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这一重要发现,为早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会议促进了胸外科领域的发展,也为更好地应对相关疾病带来了希望。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胸外科学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同时,学术界也需要持续关注患者的需求,不断推动治疗方法的革新和完善。只有通过这样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赋能、致远”的目标,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