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特约评论

甘肃天水地热能项目获突破:民众过冬有“底气”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7日 17:11(上海时间)
点赞 0
甘肃天水地热能项目获突破:民众过冬有“底气”

近期,甘肃天水推出地热能供暖项目,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绿色转型,还使居民的取暖成本大幅降低。如此大的成效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随着冬季的临近,甘肃天水迎来了寒潮预警,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8—12摄氏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民众能够温暖地过冬。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燃煤供暖已成为历史,而“地热+多能互补”的技术方案正在逐渐被推广。

在甘肃天水的堡山村,已经建成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地热新能源集中供暖项目。据了解,这个项目总供暖面积达5.3万平方米,其创新之处在于集成浅层与中深层地热资源,全面采用“取热不取水”和“取热不耗水”的绿色关键技术,从而构建起高效、稳定的清洁能源供暖体系。运行数据显示,该系统使居民冬季取暖成本降低约75%,每年可替代标煤2270吨,减排二氧化碳5950吨。

这一成果不仅让当地民众过冬有“底气”,也为推动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经验。值得思考的是,在这样的项目中,还有哪些潜在的发展空间和挑战?如何能够进一步扩大这种清洁能源供暖体系的覆盖面,真正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技术的创新与民众的参与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更多地关注基层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和计划。这不仅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也有助于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推动绿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落实。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成果并不仅限于当地的应用。它有着更广泛的参考价值和示范意义,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通过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我们或许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更多类似的成功故事。

综上所述,甘肃天水地热能项目的突破,不仅是当地民众过冬有“底气”的保障,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样的举措值得关注和学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更美好的未来蓝图。

相关标签

环境社会健康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