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新民大街改造: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典范

长春市新民大街经过改造升级后,成功地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完美融合,带来了城市更新的新思路。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集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魅力,还增添了现代化的元素,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长春市新民大街是吉林省的一条重要主干道,全长1445米,始建于1933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聚集区,这条大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近年来,长春市对新民大街进行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旨在让这条老街焕发新的生机。
通过改造升级,这条大街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还增添了现代化的元素。29家特色店铺沿街开业,其中有13家是东北首店。这条大街既有传统非遗工坊,也有沉浸式艺术空间,有历史场景,更有潮流消费。双层观光巴士串联起全市数十处历史建筑与核心景点,围绕新民大街,当地还推出10条主题旅游线路,研学课堂、AR实景导览等创新服务也同步上线。
自7月5日新民大街开街以来,累计参观人数达到了108.43万人次,带动相关经济收入5.34亿元。改造后的新民大街不仅成为旅游业的亮点,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公共空间和休憩场所。在遵循“保护第一”的原则下,长春市成立了工作专班,逐院摸排建筑现状与开放条件。最终,在各家单位的支持下,4.5公顷的公共空间被释放出来。原本不对外开放的绿地、小广场、庭院纷纷褪去了围墙的遮挡,13处口袋公园散落在历史建筑群里,串联出舒适流畅的空间。
近年来,长春市秉持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新民大街这条1445米的老街,经过改造焕新后创下单日28万人次的客流纪录,触手可及的文化、商业、便民空间也点亮了每个寻常的日子。志愿者的包里备着创可贴,沿街所有店铺都提供免费热水和应急药品。从大街改造前的广纳民意到改造中的精细化施工,再到改造后的便民、利民,“开放共享、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细节之中。
让历史可阅读、建筑可触摸、文化可感知、业态可活化的利用保护模式,激活了这座城市文旅与商业的双重活力。近年来,长春开展了18个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地块整治提升,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从承载历史的老建筑到民族工商业遗存,从电影文化到汽车产业……当一盏路灯都带着民生温度,焕新的不只是一条街,更是一座城市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