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中外专家热议中国经济“三季报”:韧性、活力、信心交织下展现新动能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3日 10:18(上海时间)
点赞 0
中外专家热议中国经济“三季报”:韧性、活力、信心交织下展现新动能

在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中国依然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能和韧性,海外人士纷纷点赞中国经济“三季报”成绩单,认为其有望实现全年增长预期目标,并将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与稳定性。

近日,新华社发布的新闻稿标题为《韧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三季报”》,其中提到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同比增长5.2%。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也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国不来梅大学经济学教授沃尔弗拉姆·埃尔斯纳表示,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展现出的稳健性和抗压能力令人瞩目。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下,5.2%的增长率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是很大的成就。同时,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在中国贸易政策和国内经济层面的有效应对下已得到相当程度化解。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端研究员约翰·罗斯(中文名:罗思义)指出,从国际维度看,中国经济增速领先于美国和欧盟,继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若泽·里卡多·卢斯也表示,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韧性和活力,展现出强大内生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外贸领域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其中,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市场多元化成效显现。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表示,尽管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仍表现稳健。这表明,中国正通过深化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理工学院科研副院长隆塞尼·特拉奥雷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质变。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9.8%、40.5%、98.0%。这些数字,是中国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的最佳注脚。

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加速迭代,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无人机、高铁、量子科技等发展全球领先。关于创新的中国故事,正在持续谱写。罗思义说,中国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且增长动能日益集中于电动汽车、光伏产品、无人机等高附加值领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

在海外人士看来,基于前三季度5.2%的稳健增长,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这将提振全球增长信心,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埃尔斯纳认为,中国有望实现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全产业链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在逆风中稳健前行的重要支撑。

总之,中国经济“三季报”成绩单展现出韧性、活力和信心交织下的一幅新动能图景。通过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化内部改革,中国正以坚定的战略定力,成功推进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并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与稳定性。这无疑将为全球合作伙伴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值得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