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中小学科技教育拟新模式:探索“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3日 10:58(上海时间)
点赞 0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旨在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据悉,该意见提出六大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等。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教育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该意见旨在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根据《意见》,小、初、高各学段将有效衔接,实现融合贯通培养。同时,探索适合科技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如“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和基于元宇宙虚拟实验室等前沿技术的“未来课堂”。此外,《意见》强调要防止功利化倾向和加重师生负担,提出六大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指出,科技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纵向衔接的过程。为此,《意见》提出,小学低年级重在通过生活化、游戏化情境点燃好奇心;小学中高年级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中深化概念理解,建立跨学科联系;初中阶段聚焦真实问题解决,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从现象认知向规律探究与方法掌握过渡;高中阶段鼓励学生接触科技前沿,进行实验探究和工程实践,系统掌握科研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意见》鼓励学校“一校一策”制定实施方案,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采用项目学习、问题探究、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验、实践探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同时,《意见》也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如“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等。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教育的评价方式将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方式,不得简单以考试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片面评价。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