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全球首例:22座国际湿地城市集结完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再创辉煌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6日 07:07(上海时间)
点赞 0

近期,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等9个城市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我国成为全球拥有最多国际湿地城市的国家。专家认为,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巨大进步,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近日,国家林草局公布了最新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结果,我国多个城市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这不仅是对我国在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一种全球性认可。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全国范围内,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红树林面积实现净增长0.83万公顷。这不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湿地保护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通过强化4条跨境中国的鸟类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不仅有效保护了候鸟生存环境,也促进了国际间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合作。2025年监测数据显示,途经我国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候鸟总数较2024年增加14%,这表明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已获得明显成效。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积极倡导和践行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政策制度,不仅有效守牢了湿地生态安全底线,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范式。中国的经验表明,只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有可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总之,我国成为全球拥有最多国际湿地城市的国家,这不仅是对中国自身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未来,随着我国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