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胆改革:新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来了!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通则(征求意见稿)》和24个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压缩审批时限、落实主体责任等四方面。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份吸引了各界关注的公告,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通则(征求意见稿)》和24个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工业产品生产技术条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监管总局认为有必要修订《通则》和细则,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这次《通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压缩审批时限,将先核后证审批时限、后置现场审查审批时限和告知承诺审批时限分别明确为30日、5日和1日。这一举措无疑将大大提高审批效率,促进企业快速进入生产状态。其次,是落实主体责任和质量安全追溯要求,增加了“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有效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规定。这一措施表明政府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以及推动企业自觉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决心。
此外,《通则》修订还包括完善检验检测报告要求和删除原《通则》中“企业及其子公司、分公司等单位取证”章节,旨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体例和要求保持一致。此次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也有六个方面,包括合并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和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为一个《广播电视传输设备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更新18个产品细则引用的标准,以及完善建筑用钢筋、水泥、电线电缆、人造板、危险化学品五类产品实施细则中的产业政策要求等。
针对这些修订内容,业内专家表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工业产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我国工业发展朝着高质量和可持续方向前进。然而,也有一部分企业表示,新的规定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复杂性,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支持和指导,以确保平稳过渡。
尽管存在一定的挑战,但这次《通则》和细则的修订无疑是市场监管总局在推动工业发展、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征求意见工作的进行,相信这些措施最终将更加完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修订也是对企业和整个产业链的一种挑战和机遇。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改进和自我提升,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高度关注这些变革,并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中国工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