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行动派的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探索和实践,各地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近年来,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部署。
记者看到,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持续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以实际行动书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例如,在河北唐山,钢铁产业正在实现绿色“蝶变”,通过推广低碳产品和技术,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4%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同时,国家也在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等产业发展。
农业生产方面,东北地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国化肥农药施用量连年下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率,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能源结构方面,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面向未来,《建议》对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作出部署。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说,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全面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更绿更美,生态环境“成绩单”持续刷新。在广西桂林阳朔县,悠悠漓江宛若一条玉带,游人的欢声笑语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竹筏电力化改造明显提升了游客的舒适性,也更好保护漓江的一江碧水。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我国生态环境“成绩单”持续刷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92%;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
更多绿色点染着祖国大地。“三北”工程攻坚战持续推进,科尔沁沙地再现往日稀树草原风光,黄河泥沙输入量大大减少,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北京利用腾退土地建生态廊道、口袋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提升;成都蜿蜒的天府绿道如碧色丝线,人们穿梭于油菜花海与竹林幽径之间,享受绿色福祉;济南“点亮”一城山色,一个个山体公园拓展绿色空间,人们在登山健步中品味“慢生活”……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这不仅是国家的目标,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都可以为此贡献一份力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绿色、更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