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革命:从塞罕坝到世界,中国如何点亮绿色希望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挑战。然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却带来了一丝希望。从塞罕坝的人工林海到“两山”理念的全球影响,中国如何在保护地球家园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挑战。然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却带来了一丝希望。从塞罕坝的人工林海到“两山”理念的全球影响,中国如何在保护地球家园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被一位来自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退休职工代表陈彦娴所接受。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就,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地球绿化,改善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功不可没,中国人民功不可没。”
然而,保护地球家园并非中国一家的任务,而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际社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更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为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示范和借鉴。
“两山”理念早已从浙江安吉县余村飞到更广阔的世界。早在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介绍中国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国家发展规划的做法和经验。如今,“两山”理念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认同,被国际专家称为“独特的中国礼物”,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这个夏天,众多外国友人走进“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安吉县余村。他们说,要把余村学到的经验在本国运用好。“两山”理念早已从这个小山村飞到更广阔的世界,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行动举世瞩目,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植绿护绿,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