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十五五”规划:中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议》稿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五年的重点,同时也提到实体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如何衡量其水平?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就“十五五”规划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根据他的介绍,“十五五”规划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王一鸣指出,每个五年规划都有特定的定位,也刻下了它特有的印记。马上要收官的“十四五”规划是一个打基础的五年规划,而进入到这十五年的第二个五年规划,他们要夯实基础,同时也要朝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全面发力。
在人均GDP方面,王一鸣提到,国际上并没有对中等发达国家的明确定义,但国内有讨论,大多数观点认为,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是人均GDP两万美元。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01万美元,要在2035年达到两万美元,差不多人均GDP要翻一番。
关于高质量发展,王一鸣解释说,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即“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的发展。未来五年,他们高质量发展能达到什么水平?《建议》稿里也做了充分的阐释。
在创新方面,要有新的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使得自立自强的水平大幅度提升。在协调领域,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会进一步增强。绿色方面,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要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能够逐步减少。
王一鸣还指出,实体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根本作用,这个阶段,实体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根本作用。关于实体经济,《建议》稿也提到,重点是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经接近30%,过去十五年都处在世界第一。
同时,这些年的制造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球504种主要工业品里,中国一半以上的规模都是世界第一,而且质量和水平也在迅速提升。王一鸣称,很多产品,过去自己是不能生产的,但现在国内也涌现出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比如联影、东软、迈瑞等,而且他们的性价比还比较高,所以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在提升。
最后,王一鸣强调,中国的制造业过去更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但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他把它叫作综合的优势在形成。这些综合优势正在形成,对于他们的制造业的未来,对于实体经济,他们还可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