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两点一存’背后的真实英雄故事:腊子口战役90周年纪念

今年是腊子口战役胜利的90周年,来自云贵高原的17岁苗族小战士“云贵川”的英勇故事再次被人们铭记。他的名字可能被历史遗忘,但精神永存。我们深入探讨这段历史,并思考其背后的意义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关于‘两点一存’耀华夏的讨论,其中提到了一位在腊子口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小英雄“云贵川”。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但他的故事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今年腊子口战役胜利的90周年之际,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并思考其背后的意义。
1935年9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最后一道天险——腊子口。这里地势险要,两岸峭壁高达百米,最窄处宽度仅8米。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在此驻守,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布置了密集的火力网。当时的红四团一营从正面发起进攻,但伤亡惨重。这时候,一位年仅17岁的苗族小战士挺身而出,他说:“你们给我一根长杆,上面系住钩子,我就能沿着悬崖峭壁第一个登上崖顶。”
这个少年的名字叫“云贵川”,他来自云贵高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但战友们都亲切地唤他“云贵川”。他赤着双脚,腰间缠着用绑腿布接成的长绳,手持一根带铁钩的长杆,用钩子钩住石缝间的树根与岩隙,如灵猴般攀上险峻的绝壁。在全体战士紧张的注视下,“云贵川”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成功登顶。随后,他将绳索放下,突击队员们在一连连长毛振华的带领下,依次攀上崖顶,悄然迂回到敌人后方。
腊子口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最后一道险关之战,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将红军“饿死”“困死”的阴谋。然而,史料中没有留下“云贵川”的真实姓名和最终下落。我们只知道,他来自云贵高原,一路追随红军,并在决定胜负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队伍开辟了通往胜利的道路。
如今,腊子口硝烟散尽,天堑变通途。但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仍会被那位17岁苗族小战士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不仅是一位无名英雄,更象征着千千万万为革命理想献出生命的红军战士。重走长征路,铭记英雄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云贵川”们的精神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