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新规:革新艺考、运动队、高水平保送

教育部发布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通知,涵盖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等多个方面,对于各类招生都有明确的新要求和规范。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对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以及综合评价招生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这种特殊类型的招生方式旨在为不同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对招生过程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公平公正。
艺术类专业招生中,高校将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还要有突出的艺术才能。为了防止违规行为,《通知》明确要求相关高校及其教职工不得组织或参与考前辅导、应试培训。此外,评委的管理使用也将更加严格,包括落实回避制度、“黑名单”制度,以及“三随机”工作机制,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对于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将采取“文化考试+专业测试”的方式。文化考试成绩以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为准,专业测试则实施全国统考,采用体育总局组织的相关体育专项考试。此外,高校要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核,特别是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核验,以确保招生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在保送生方面,《通知》规定保送生必须经过考核,并规范了奥赛保送的专业范围。学科奥赛保送生原则上应录取至与其获奖的学科竞赛相对应的基础学科专业。这一变化意味着保送生的选择空间更为明确,也更加公平。
最后,关于综合评价招生,《通知》首次进行了系统性规范。高校将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开展相关急需紧缺专业以及优势特色发展的“冷门绝学”、一流学科专业的招生。这项改革旨在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新型考试招生模式。同时,也要求高校进一步强化考生报名、考试组织、试题命制、招生录取等各环节的规范管理,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总之,这份《通知》体现了教育部对特殊类型招生的高度重视和对改革创新的积极态度。通过这些新规,普通高校的招生工作将更加多元化、公平化,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不同才华和特长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