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玻璃“自爆”的真相:专家揭秘原因和预防方法

近期,高温天气引起的玻璃“自爆”事件频发。据悉,这种现象并非是因为温度本身,而是由于钢化玻璃中的硫化镍和其他因素共同导致的。我们采访了行业内相关人士,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为您提供实用的预防方法和更深入的理解。
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人们除了热到辗转反侧外,还面临着另一种隐患——玻璃“自爆”。据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是因为温度本身,而是由于钢化玻璃中的硫化镍和其他因素共同导致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我们又如何预防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钢化玻璃的特性。钢化玻璃在出厂时便“自带”千分之三的自爆概率,这是因为玻璃本身有细小的结晶杂质。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就可能引发自爆。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室内开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这更容易导致玻璃“自爆”。
除了上述原因外,硫化镍也是钢化玻璃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玻璃被安装之后,其内部含有的硫化镍仍在缓慢地进行由液体向固体的转变。在夏天室内外温差巨大时,就可能导致硫化镍的体积变大。一旦体积扩张到20%~40%,就会破坏钢化玻璃的结构,引发自爆。因此,在高温天气下,更需要注意保持室内外温度相对稳定,以减少玻璃“自爆”的风险。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玻璃“自爆”呢?首先,在装嵌玻璃时不宜装得太紧,同时框架内应采用弹性较好的橡皮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胀冷缩带来的压力。其次,尽量将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此外,加强对窗户玻璃及玻璃幕墙的日常检查,一旦发现细微裂痕、玻璃内部气泡增多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不慎被碎玻璃割伤,必须先充分止血,检查伤口是否有异物残留,再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冲洗。若异物难以清除,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玻璃“自爆”的风险,并确保我们的安全。
随着“三伏”的到来,全国多地将进入持续高温模式。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帮助,您可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范,避免因玻璃“自爆”而带来的伤害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