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药大揭秘:如何重返市场并欺骗消费者

通过对非正规渠道重新流入市场的药品进行追溯码打击倒卖,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典型案例。回流药威胁用药安全、扰乱医药市场秩序和侵蚀医保基金安全。
近年来,关于回流药的新闻频繁出现。这类通过非正规渠道重新流入市场的药品,不仅严重威胁消费者用药安全,还扰乱了医药市场秩序,并侵蚀了医保基金安全。国家医保局为打击倒卖回流药骗保,开展了应用药品追溯码的专项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多地曝出回流药案件线索,涉及机构超过3万余家。
据了解,收售回流药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常用药、高价药成收售回流药“重灾区”;涉及金额大、跨地区作案已成常态。同时,社交群聊成收售回流药重要“据点”。通过微信群、线上药房、电子支付、物流快递等渠道,为收售回流药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形成完整的“黑产”链条是回流药能够重新流入市场的关键。倒卖形式多样,有的是参保人主动购买医保药品后倒卖;有的是职业药贩子引诱患者卖药,或与药店勾结进行虚假开药,再将药品倒卖出去。以广东深圳李某为例,利用提供“医保套现”服务为诱饵,从网上寻找愿意提供深圳医保账户信息的网友,利用这些医保账户倒卖药品牟利。
国家医保局等部门通过开展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倒卖回流药骗保专项行动,形成了监管网络。截至8月底,已对接100.05万家定点医药机构,累计归集药品追溯码661.51亿条。这意味着打击回流药的监管网络正越织越密。天津市为例,全市医保药品发生金额同比减少22.62亿元,同比下降12.67%;96种重点监测医保药品发生金额同比减少10.25亿元,同比下降25.84%。
面对回流药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必须依法从严整治。应当进一步明确界定回流药及相关行为的非法性,并对涉案人员依法采取列入失信惪戒名单等措施。同时,鼓励公众利用药品追溯码查询药品销售信息,共同维护用药安全,守护医保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