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专利审查大变革:从 "统一节奏" 到 "精准供给"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6月29日 03:38(上海时间)
点赞 0

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新政策,加强对专利申请质量的把关和审查效率的提升,标志着我国专利管理向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转变。
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系列针对专利审查和申请的新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提高专利质量、优化审查流程,并引导行业向 "拼质量" 转变。
据悉,截至2025年5月,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497万件。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我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待专利管理和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加强政策引导,从 "考核、评价、资助" 三方面入手,推动各地优化调整专利相关指标考核政策,以避免简单地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在专利申请源头治理方面,将采取预审把关和申请受理端排查等措施,依法依规将抄袭、拼凑、造假的申请在前端处置。这一举措旨在防止低质申请占用审查资源,提高专利申请整体质量。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宣布,将推动专利代理服务从 "拼价格" 向 "拼质量" 转变。通过联合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在代理服务采购招标中提高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的评价权重,实现 "质价相符",促进优质优价。
为了推动东中西部知识产权服务业均衡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还组织了区域协作帮扶活动,培养千名知识产权代理人才。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加快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这些政策和举措标志着我国专利管理和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 "精准供给" 和 "拼质量", 我国旨在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公正和创新导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专利管理从单纯数量上的追求转向了质量和服务的提升。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对知识产权保护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的理解,也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