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揭秘古建里的声学奥秘:中国独特的声学智慧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3日 15:07(上海时间)
点赞 0

通过对古戏台、钟鼓楼等声学古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蕴藏的声学技术和艺术,探索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文化价值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声学特性。然而,这些技术几乎没有史料记载,只有民间口口相传。山西大学教授杨阳实地考察了3000多座古建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让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古建智慧为今人所知。
在山西省介休市后土庙古戏台的后台站定,杨阳拍了拍手,然后走向“凸字形”前台,再次拍手,静听两次声反馈的强度。这是他十几年来实地探访古建的习惯。北京天坛回音壁、钟楼,山西永济市普救寺莺莺塔……声学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特殊类型之一,包括古塔、古戏台、钟鼓楼等,为了让传声的效果更好,这些古建筑利用台下设瓮、墙上设瓮、后台设洞等建造方式,形成混响、共振、隔声降噪等效果,达成“十有余里,莫不耸听”的声学效应。
然而,这些技术几乎没有史料记载,只有民间口口相传。18年来,杨阳实地考察了3000多座古建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让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古建智慧为今人所知。实地探访,揭示“山西唱戏陕西听”的声学原理。在山西省临县的碛口古镇,重檐歇山式灰瓦顶的山门下,坐落着黑龙庙古戏台,戏班正在台上唱着晋剧《打金枝》。昔日没有音响设备的时候,观众是如何听清台上声音的呢?
2012年,杨阳来到碛口黑龙庙山门戏台考察,院内有完整的17孔窑洞和两个半孔的窑洞,听当地村民讲,这个戏台很不一般——窑洞内外的声音效果不一样,演员唱戏不费力,甚至能达到“山西唱戏陕西听”的效果。窑洞内外的声音效果如何能做到不一样?杨阳搬来锣鼓,分别在上午10点和晚上8点模拟唱戏时的锣鼓声,在庙院内和碛口镇的不同点位试听效果,并利用声学分析仪测量声音、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