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戏剧的未来:‘在场’还是‘在线’?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4日 09:06(上海时间)
点赞 0

2025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展演中,来自全球8个国家的15部邀请剧目与近百部入选剧目相聚一堂。创作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成为焦点之一:‘戏剧在场还是在线’。专家认为,线上线下融合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现场戏剧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2025年11月7日至16日,大凉山戏剧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中国、西班牙、美国、格鲁吉亚、意大利、巴西、法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的15部邀请剧目,以及近百部入选剧目,汇聚于此,共赴艺术之约。创作者与观看者在这里进行交流和讨论,其中一个热门话题是:‘戏剧在场还是在线’。

濮存昕,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怕手艺差,就怕眼界穷。”因此,在大凉山这样一个艺术的沃土上,各位创作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交流和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国际戏剧对话在泸山半山腰的露天剧场举办,这里的人们正在热烈讨论:‘戏剧的未来究竟应该是“在场”还是“在线”’。

郝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回忆起过去我们去北京人艺看戏的经历,他提到科技对舞美设计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比如AR体验、线上戏剧等。作为有着鲜明“在场性”的戏剧艺术,如何面对这些变化?郝戎认为:‘第四堵墙’正在被打破,原始的戏剧是萌芽于山水之间的,后来才有了舞台,但在今天数字化的背景下,戏剧的形态正在悄然改变。

格鲁吉亚导演莱文·祖拉泽并不讳言,戏剧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与电影、电视、互联网有过合作,“它们都曾被视作给戏剧带来了危机”,但他现在完全相信,来自线上和虚拟世界的挑战,能转化为新的艺术语言。祖拉泽提到了一部青年导演执导的莎士比亚经典《哈姆雷特》,剧中使用了线上技术来呈现某些情节,他认为“线上线下融合,会成为未来戏剧的发展方向”。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个观点。莫斯科文化局副局长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杰米坚科认为,线上戏剧最大的缺点是表演者无法与现场观众进行实时交流与情感互动,“(线上戏剧)的推广仍需要较长时间,目前还不能替代现场”。他还提到一个更直接的原因:知名演员可能不会参与线上戏剧,因为大多数观众都希望到现场与明星演员面对面接触。

法国导演塞赫日·尼古莱则认为,线上和线下戏剧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只有在这个现场,才能享受阳光的温暖,欣赏邛海的美景,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这些感受是在屏幕上无法替代的”。他认为,线上戏剧对文化传播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只有在现场,才能通过戏剧知道我们到底在探究什么。塞赫日·尼古莱还强调:“戏剧是活的艺术。戏剧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大家能真正走到人群中,共享戏剧的能量。如果我们不做‘在场’,只做‘在线’,我们会失去非常好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

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的《兰陵王》曾在广西桂林上演,他说:“山水不仅仅是背景,更是戏剧情感表达的一部分。离开这一片山水,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这是戏剧最大的魅力。”王晓鹰还提到,新技术能帮助我们了解关于戏剧最理性的信息,也希望更多人能通过新的传播方式,走进剧场、了解戏剧。

中央戏剧学院今年招收了第一届数字戏剧专业本科生,郝戎说:“戏剧的很多本质特征是科技无法替代的,但科技对戏剧依然可以赋能、可以融合。科技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必须面对现状,无法拒绝,那就共同探索。”《狂人日记》的舞台运用了许多科技方式,影像“酷炫”,演员动情。濮存昕在看完后感叹:“那个演员21岁,我也想像他一样21岁,可我已经72岁了。但在面对现场几百名观众的时候,我依然想像年轻人一样大声喊!”

总之,大凉山戏剧节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创作者与观看者之间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世界,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世界。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