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如何有效对抗“秋老虎”?——专家建议和科学方法

随着处暑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但仍存在短期高温回热现象,即所谓的“秋老虎”。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多位权威专家解答了有关如何应对“秋老虎”、开展户外活动等热点问题。从科学补觉到提防传染病,专家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
处暑时节,人们常常面临“秋老虎”的挑战,即天气突然回热。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许云表示,此时适当的“秋冻”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增加耐寒能力,但要遵循“该捂捂、该冻冻”的原则,尤其是保护好肩部、腹部、腰部等关键部位。
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儿童、孕产妇及慢性病患者,不能简单追求“秋冻”,应注意早晚适当加衣。同时,进入处暑后,秋乏更加常见,许云建议既要科学补觉,也可以用穴位按摩提神醒脑。例如,在11点至13点的时段睡个约20分钟的子午觉,可以缓解大脑疲劳、改善困乏。
开学季即将到来,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丽提醒家长要注意传染病的防护。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容易出现传染病流行,如呼吸道疾病、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等。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孩子健康状态,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同时教育孩子勤洗手、注意居家卫生、及时全程接种相关疫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指出,临近开学,一些孩子容易出现心理不适应的表现,家长可以通过情绪卡片、绘画、角色扮演或写心情日记等方式帮助孩子调节抑郁情绪。同时,家长应该至少提前一周帮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规律调整生物钟,每天保证40分钟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提前找回学习状态。
随着天气变得凉爽,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厉彦虎提示,户外运动要注意防范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是骑自行车、跑马拉松等项目。厉彦虎建议,热爱马拉松的公众循序渐进开展训练,逐渐提升身体肌肉功能、神经协调能力、极限耐受能力等。同时,青少年应长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每天进行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