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特约评论

我国率先实现全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2日 20:34(上海时间)
点赞 0
我国率先实现全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成功将1050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相关政策和举措让我们窥见了权力机构的决心,但背后是否有着更多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就‘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进行了介绍。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表示,我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提高康复服务质量、健全教育体系以及维护权益等六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悉,当前我国已有1050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748万以上的残疾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一系列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关怀的决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这些数字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社会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中,为什么仍有这么多人需要依靠最低生活保障来维持生计?

在就业方面,我国实施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已经就业的残疾人达到了901万。然而,这些工作机会是否真正能让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尊重,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此外,国家在完善教育体系方面也做出了努力,但‘一人一案’的教育安置模式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能够满足每个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寻找答案。

最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的环境,但这是否已经足够?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如何确保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和维护,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成就背后的复杂性。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讨,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中的问题,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关标签

社会时政健康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