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高校取消绩点制:革新教育评价还是新的内卷战场?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8日 02:07(上海时间)
点赞 0
高校取消绩点制:革新教育评价还是新的内卷战场?

近期,一些高校宣布取消或弱化绩点制度,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这种改革能否真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内卷现象,还是会演变成新的竞争模式?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教育革新背后的思考和挑战。

最近,一些高校宣布取消或弱化绩点制度,这一举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学业评价方式,绩点制曾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学习表现的客观标准。但随着其在我国高校的推广实施,人们开始反思它是否已经异化,成为学业评价之外的一种筛选工具,让学生们陷入“卷绩点”的竞争漩涕中。

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正在尝试新的学业评价方式,如采用通过/不通过的二级制评价或其他形式的等级制。这种转变的初衷是为了弱化分数的细微差异,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学科能力和学习过程。但是,这种改革能否真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会演变成新的竞争模式?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实施等级制的高校中,一些学生表示,没有绩点的束缚,他们更敢于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课程。这种转变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内生驱动力。但也有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如果在评奖评优、保研升学等方面仍然以分数或等级为参照,很可能会出现从“卷绩点”转变为“卷等级”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构建科学、公平且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家层面在倡导教育评价改革方面有着积极的动作,鼓励从单纯的分数结果评价转向全过程评价和多元综合评价。这样的转变势必要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但这是值得尝试的,因为它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和多样的发展空间。

总之,高校取消绩点制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支持的教育革新尝试。然而,如何确保这种改革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各界人士共同思考和努力。通过深入探讨和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可能会找到一种更加科学、公平和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评价方式。

高校取消绩点制带来的变革不仅关乎学业评价的改革,也关系到大学生们学习态度和个人成长的转变。它提醒我们,教育的价值不应仅仅局限于分数的竞争,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当我们逐渐摆脱绩点的束缚时,我们可能会发现,一种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大学文化正在慢慢成型。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