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科普梦想与科技志向
高校博物馆是学生们探索科学世界和立下科研志向的重要平台。通过参观展览和聆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能受到启发,立下自己的科技梦想。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研学的山东青岛五十八中学生刘冠良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著名航天员桂海潮教授,他正在为研究生讲解舱外航天服的知识。这种与名师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学生们深受启发,立下了自己的科学志向。
高校博物馆不仅是科普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们成长的引导者。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陈列着钱老的生平事迹和贡献。通过学习钱老的故事,学生们受到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业方向。
在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里,一句句话语引人注目:“学农爱农,青春无悔”“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些话语激励着师生们“做一粒好种子”。学生李奕曾经在进行水稻实验时操作失误,但是在听到袁隆平的话后,她重拾信心,再次进行实验,最终取得准确结果。
走进高校博物馆,聆听科学家的故事;走出博物馆,科学家精神照亮年轻人的成长之路。许多高校展馆再现了科学家工作的场景,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挑战。这些经历不仅能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科普知识,还能使他们立下自己的科技志向。
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0号”展区的红字十分醒目。这里展示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在北京昌平的科研基地,包括前辈们用过的工具等。在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停机坪上有一架运—20样机,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航空科学的思政课。
高校博物馆丰富的馆藏生动展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行走间,同学们放飞科学梦想。在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里,1.4万余件矿物、岩石、矿石以及古生物化石等各类标本有序展示,让书本上的知识走到了眼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内,有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等5个专业展馆,呈现多彩的农业世界。
期待小树苗长成大树,未来的展馆里,或许就有他们的成果,在科学的星空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