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全球粮食战略大揭秘:境外间谍频繁渗透我国农作物基因数据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3日 09:43(上海时间)
点赞 0
全球粮食战略大揭秘:境外间谍频繁渗透我国农作物基因数据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获取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种子等农作物基因数据。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某国间谍情报机关以高额经济报酬为诱惑,意图与境内人员建立“合作”关系,以“合作制种”名义长期向其购买亲本种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然而,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获取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种子等农作物基因数据,给我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某国间谍情报机关以高额经济报酬为诱惑,意图与境内人员建立“合作”关系,以“合作制种”名义长期向其购买亲本种子。

根据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发现,朱某某明知此行为违法,仍选择铤而走险,通过将亲本种子放在其他申报出口的集装箱里面规避监管。最终,朱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其余17名涉案对象被处以不同程度行政处罚。此外,国家安全机关还接到群众举报,某国领馆人员带领多名农业、生物等专业人员构成的调查团队先后多次赴我国某省重要农业产区,以开展“走访调查”名义违规探查搜集我国某农作物的产量和储备情况。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粮食安全,守护种质资源,是国家安全机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应尽之责。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持续加大对我国粮食领域渗透力度,窃取我国核心科研情报,对我国水稻种业核心竞争力与粮食安全造成显著危害。国家安全机关坚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与有关部门一道,依法防范、打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其代理人对我粮食安全领域的窃密活动,重拳出击斩断境外伸向我国种质资源的窃密“黑手”,有力防范、制止了粮食安全领域失泄密风险隐患,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顺利实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据专家分析,这些行为不仅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也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间谍活动的监管和打击,保护我们的种质资源和粮食安全。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有危害我粮食安全的可疑线索,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共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