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标支数的“高端四件套”:揭露家纺行业的以次充好乱象

近日,多地家纺市场发现部分在售床上用品“高端四件套”存在以次充好问题。这些产品的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可能是假的,商户随意粘贴合格标签并提供虚假报告。
根据调查,一些平台和专业市场审核不严,助长以次充好的家纺产品在直播间上线或在市场流通。部分线下专业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几年对商户在产品准入方面疏于管理,有时并未要求商户提供产品的检测报告。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说,网络直播平台作为销售渠道,本应对入驻商家资质及宣传内容负有审核和监督责任。但在实践中,平台可能“只收佣金不担责任”,对主播的虚假宣传话术未能进行有效管理。
违法成本低也是家纺市场部分商户长期违规贴标的重要原因。根据产品质量法,虚假标注最高处罚金额仅为货值三倍,相较于不同支数产品间几倍价格差所产生的利润空间,威慑力明显不足。
一名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商家吃准了消费者怕麻烦、不太会自费进行专业检测的心理,随意虚标合格证信息。即便个别消费者发现问题,也常常因为投诉流程复杂、耗时耗力而选择放弃。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已对“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据了解,近年来,广东、海南等多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通报和查处。对于“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问题,各方认为,需多方协同发力根治家纺行业乱象。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智库专家肖航认为,整治“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等问题,需要加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治理,筑牢生产流通的准入防线,强化过程监管、全链条追踪,提升违法惩戒力度。
在南通从事纺织品行业的邰女士希望引入家纺产品“一品一码”溯源机制,对棉花采购、生产加工、质检等环节全程记录,扫码即可验证真伪;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将支数检测、成分明示等纳入强制范畴。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建议,加强对家纺产品的抽查检测力度,加大对标签造假、证书造假等黑色产业链条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区域间执法联动和线索协查。“也应推动更新相关法律细则,加大对虚假标注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平台和专业市场应承担起责任。肖航表示,平台应加强对入驻商家和销售人员的审核与管理,建立健全商品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企业及主播个人引入征信监督机制,行业协会等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消费者也需保持理性,警惕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高端’商品。”洪勇说,要加强科普宣传,提升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注意保留购物凭证、直播录屏等证据,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