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有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专家划出4条红线

在当下的生活节奏中,熬夜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常态。然而,大家都知道熬夜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它还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那么,熬夜到什么程度会发生猝死?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其伤害?
在当下的生活节奏中,熬夜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常态。然而,大家都知道熬夜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它还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根据专家的说法,如果出现以下4种情况,必须立刻停下手中的事,赶紧休息:连续3天以上,每天睡不足4小时;通宵24小时后不补觉;长期每天睡不够6小时;熬夜+白天高压工作/运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脑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霍晓川表示,熬夜本身未必会直接导致猝死,但它会让猝死风险飙升。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例如,如果熬夜后累到起床都费劲,休息12小时后仍没有缓解,胸口像被巨石压住般闷痛,有时还会放射到左肩、下巴,莫名冒冷汗、手脚冰凉,伴随恶心想吐,走几步路就喘得厉害,感觉空气都不够用,这些都可能是心梗的前兆。此时,坐下来休息,立刻拨打120,或许能救命。
那么,我们如何减轻熬夜的伤害呢?医生推荐了几个方法。首先,即使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也要尝试躺在床上休息,因为人躺卧时,代谢会减缓,从而避免身体透支。其次,可以通过洗热水澡来帮助快速进入深睡眠。如果实在没有大段时间补觉,午觉一定要安排上,其他时间得空就眯一会,哪怕十分钟也有效。最后,熬夜后应选择清淡饮食,避免高糖、高盐、油炸食物,并可以通过适量运动来缓解疲劳。
此外,了解睡眠的生理机制也很重要。褪黑素是负责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睡眠激素,它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昼夜节律,帮助睡眠,告诉身体“到点了该睡觉了”。如果经常熬夜,尤其是23点以后褪黑素大量分泌时还不睡,“睡眠-觉醒周期”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困过劲儿,反而不困了的感觉”,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半夜醒来或早上早醒等情况。因此,不熬夜,早点睡,可以正好与褪黑素大量分泌的时间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睡眠的作用,提高入睡效率。
总之,熬夜虽然可能带来一些暂时的工作或学习效率,但同时也会对身体造成潜在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熬夜,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减轻其伤害,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以确保我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