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氢氨产业迎来黄金时代:产能翻倍,创新引领能源革命

近期,我国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随着政策、技术、资本的协同发力,绿色氢氨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昨天(7月8日),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在内蒙古赤峰正式投产,项目一期年产32万吨绿色合成氨,这标志着我国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据悉,该项目以风电、光伏为动力,通过电解水制取绿氢,同时利用可再生电力分离空气中的氮气,最终通过动态合成氨工艺将氢气与氮气转化为绿色合成氨。
在项目建设中,采用模块化建设模式,具备快速标准化复制的特点。远景氢能总工程师张健表示:我们的电力100%来自上游的绿色电力,同时我们生产使用的水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也实现了全流程生产的绿色。据悉,项目一期配套143万千瓦风电光伏及680兆瓦时储能系统,年产绿色合成氨达32万吨。按照规划,三期全部投产后总产能将达152万吨。
此外,湖北大冶市也正在积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大冶市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矿坑变氢仓、尾矿变电站”的创新路径,实现了99.999%高纯氢的规模化量产。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玉洁表示:在制氢纯度和效率上表现突出,制氢纯度可达到99.999%的高纯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随着“西氢东送”长输管道开工、氢能产业链基金设立、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我国氢能产业正以全链条布局加速破局。从制氢到储运,从装备研发到商业化应用,政策、技术、资本的协同发力,推动氢能从“示范试验”迈向“规模应用”的新阶段。
中国石化资本公司投资总监周玮表示:这种市场化的方式来扶持和引导产业发展,解决行业发展过程当中企业的一些阶段性问题,帮助企业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一些所有制的结构和未来的运作机制,并且积极帮助对接外部的资源,对接资本市场。
据《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已建产能约12.5万吨/年,规划及在建输氢管道超4121公里,建成加氢站超54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