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居家适老化改造真正“改到心坎儿上”?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改造效果不尽如人意、服务保障支持不足等。
近年来,各地不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逐步增强。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改造效果不尽如人意、服务保障支持不足等。如何让居家适老化改造真正“改到心坎儿上”?
首先,需要提升改造的精准性。适老化改造应让老年人一同参与,围绕目标群体精准匹配需求。有的地区推出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政策,对老年人家庭购买适老化产品给予补贴。但在具体实施中,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身心状况、房屋建筑情况、经济条件和代际关系等各有不同。有些适老化产品功能眼花缭乱、操作界面复杂,老年人的学习成本较高;有的产品虽然实用但能耗较大,不符合许多老年人的节俭习惯。
其次,加强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保障是非常重要的。衰老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居家适老化改造也并非“一锤子买卖”。但在一些地方,适老化改造存在服务保障支持不足的问题,如没有安排人员提供帮助指导,老人反映设备“不好用”“不会用”,最后成了摆设。因此,需要出台政策鼓励建筑、工程、医护等相关领域的“银发专家”参与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升行业专业水平。
最后,在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时,应在评估更规范、响应更及时、监管更到位等方面下功夫。需要实施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抓好已出台的适老化改造相关国标和行业标准的贯彻落实,确保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落地见效、执行到位。同时,可以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台账,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监督。
总之,让居家适老化改造真正“改到心坎儿上”,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提升改造的精准性、加强服务保障、完善政策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实现“安居”向“优居”的转变。
在这项事业中,还有许多专家学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康琳、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泰昌等,他们都在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发展,力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居家适老化改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业。它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优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