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沙坡头:黄河边的文化创造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6月25日 06:35(上海时间)
点赞 0
沙坡头:黄河边的文化创造

沙坡头区如何将黄河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通过非遗传承和创新,年轻人正在成为文化创造的主力军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一座年轻的城市正尝试着将数千年的黄河文明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这里不仅有古老的鼓楼和黄河古瓷,也有现代的创新理念,通过非遗传承和创意产品,将黄河文化带入现代人的生活中。

沙坡头区常乐镇下河沿,又名老窑沟,这里曾经是黄河畔的古窑址。5年前,姚思杰来到这里,寻找破碎的瓷片,并逐渐了解了沙坡头自古以来作为制瓷重镇的过往。他决心传承黄河古瓷,组建制作团队,复刻揉泥、拉坯、修坯等18道古法工艺。经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团队在黄河滩涂20余处取样点中,最终锁定了常乐镇一段古河床的紫红色黏土,作为黄河古瓷生坯捏制的最佳原料。

如今,在品卫文创园内,黄河古瓷12类器型年产量逾万件,30%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海外,千年窑火得以活态延续。青年设计师孙晨的工位上,贴着一幅黄河河道卫星地图,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将黄河文化元素转化为茶器上的浮雕纹饰,他设计的“九曲纹”系列古瓷茶具,单款年销售额突破10万元,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

沙坡头区不仅仅是将非遗传承到下一代,更是要让它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数字直播间、研学课程和“黄河手造节”,人们可以亲身体验黄河文化的魅力。3D扫描仪、激光雕刻机等现代技术被应用于非遗传承,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用手机对准瓷盘,便能看见黄河波涛从釉面奔涌而出。

沙坡头旅游景区的非遗工坊内,游客可以亲手揉捏黄河泥,制作自己的碗坯。这样的场景,是沙坡头区文旅融合的缩影——黄河古瓷不再只是器物,更成为串联起“大漠、长河、星空”文旅IP的文化纽带。中卫市创新实施以“守护黄河根脉”为主题的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延续中华历史文脉推进工程,统筹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

沙坡头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游客花费达90亿元,其中文创产品占比显著。黄河文化正在创造着更多可能,每烧制1吨黄河古瓷,可消耗3吨清淤泥沙,昔日困扰河道的“黄患”也能化为艺术品。传统与现代碰撞,生态与文化双赢,现代生活也能彰显更多母亲河的文化基因。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