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波兰坚持立场:拒绝引渡“北溪”爆炸案嫌疑人,重申国家利益优先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8日 05:45(上海时间)
点赞 0

波兰总理图斯克重申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嫌疑人将不会被引渡,这一事件凸显了欧洲各国在能源安全问题上的矛盾与博弈。
波兰总理图斯克近日表示,起诉或引渡“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的一名乌克兰籍嫌疑人不符合波兰国家利益。这一表态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解读。在一次记者会上,图斯克强调了波兰政府在这一事件上的立场,没有改变。这位总理早些时候已经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时任德国总理朔尔茨阐明了波方的立场。
图斯克称,“北溪-2”的建设不仅损害了乌克兰、立陶宛、波兰的核心利益,也损害了整个欧洲的核心利益。这种说法反映了欧洲各国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存在的深刻分歧。波兰以及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一直强烈反对“北溪-2”项目,认为这一项目会增加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且绕开作为陆上输气管道过境国的乌克兰。
近期的事件发展表明,这一问题远未解决。9月30日,波兰警方根据德国签发的欧洲逮捕令逮捕了一名乌克兰男子。随后,华沙地区法院批准将其拘留7天,并在后续决定中将拘留时间延长40天。波兰媒体援引德国方面消息报道,这名男子被指控与“北溪”管道的爆炸事件有关。
2022年9月26日,连通俄罗斯与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波罗的海海底输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在丹麦、瑞典附近海域发生剧烈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调查发现,4条管道中的3条疑遭人为破坏。然而,截至目前,尚未有关于“北溪”管道爆炸的明确结论和完整真相。相关国家的调查进展缓慢,而官方公布的信息十分有限。
在这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各国政府都在谨慎地处理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波兰总理图斯克的表态反映了欧洲政治的微妙平衡,以及各国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深刻关切。这一事件也提醒人们,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合作与竞争将会更加频繁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