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高温天气下,人们更应关注热射病的“室内版”

随着夏季高温持续,热射病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尽管人们常以为热射病只发生在户外高温环境下,但专家指出,室内闷热环境也可能导致热射病的发生。如何科学地防治热射病,尤其是针对高危人群,成为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
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医院接诊的热射病病例明显增多。这不仅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重视,也让广大民众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热射病是因体内热量过度蓄积导致的致命性疾病,其最可怕之处在于,从轻微中暑发展到致命性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
专家指出,热射病不仅发生在户外阳光暴晒环境下,也容易发生在密闭、通风条件差的室内环境。例如,长时间处于没有空调或风扇的房间中,或是进行高温下的体力劳动,都可能导致热射病的发生。因此,人们不应认为只要呆在室内就完全安全。
针对如何预防热射病,专家给出了几个关键建议:首先,减少高温暴露,避免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其次,在感受到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补水。如果症状无缓解,则应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家人和照护人员更需要格外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避免他们单独在高温环境中活动。同时,也建议这些人群在夏季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则应做好防晒和降温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习惯,如让产妇在坐月子时不见光、不通风、不吹空调,可能会增加热射病的风险。因此,应当提高警惕,确保产妇得到适当的照顾和环境条件。
如果不幸“中招”,专家提供了三步紧急处理方法:脱离高温环境,持续进行降温,并防止误吸。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射病的严重性,但早期预防仍然是关键。
随着夏季的持续,人们对热射病的关注度也会不断提高。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医疗照顾,我们可以共同降低热射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广大民众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