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特约评论

私域直播陷阱:如何保护老年人免受花式卖货侵害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9月25日 09:35(上海时间)
点赞 0
私域直播陷阱:如何保护老年人免受花式卖货侵害

近期,私域直播针对老年群体开展'花式卖货'引起关注。专家呼吁加强监管和教育,以防止老年消费者落入陷阱

私域直播是一种依托自主可控的私域场景,实现与特定用户群体的近距离、高互动、强转化的针对性直播形式。然而,一些运营者却利用这种形式诱导老年人入群,开展'花式卖货'。

据江女士介绍,她的父母最近常常沉迷于在微信群里的各种直播间购买商品,包括保健品、三无化妆品等。记者采访发现,运营者通常在线下以“扫码领鸡蛋”等噱头诱导老年人入群,再以私域直播开展“花式卖货”,层层套路让不少老年人落入“消费陷阱”。对此,专家建议,应从监管联动、平台担责、法律完善等多方面发力,健全私域直播监管体系。

《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预计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日益增长的银发群体消费需求,让不少人嗅到了老年群体私域直播的商机,而“扫码领鸡蛋”“答题领红包”这种低门槛、易触达的方式,便成为他们快速吸引老年用户、打开私域流量入口的常用策略。

然而,各类“花式卖货”粉墨登场。在江女士向记者展示的群聊记录中,几乎隔两天就有一场以带货为目的的直播。多位采访对象表示,这些微信群中的直播间存在非常多不规范的营销套路。例如,有主播说自己售卖的是“中供集团”的产品,在推销过程中频繁使用“中字头”等字眼,宣称自己是经过国家认证的正规公司。

上海隽宜律师事务所创始高级合伙人毛梦凌律师表示,此类直播间通过伪造品牌、模糊表述,严重误导消费者,已经构成虚假宣传。家庭内部的陪伴与支持同样重要。“子女应常与老人沟通,帮助老人提升信息识别与维权能力。如若发现老人受骗,则应第一时间协助留存证据,陪同协商或向消协、监管部门投诉。”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超建议,在监管中,还需压实平台责任,可要求提供直播技术、小程序服务的企业履行必要的审核义务。此外,还应持续完善和细化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银发经济各细分领域的产品、服务、管理标准。

相关标签

社会法律健康

参考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