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数字化保护:青年学子的文化传承之旅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5日 08:39(上海时间)
点赞 0

一群年轻的数字匠人使用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续写生命,通过虚拟与现实间架起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沉睡的文物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
北京理工大学智慧遗产·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室团队由张帆带领,一支60多人的跨学科团队,用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续写生命。
从北京中轴线到陕西西安蓝田水陆庵,从卢沟桥石狮到故宫文物,他们在虚拟与现实间架起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沉睡的文物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
团队使用三维模型、交互技术等手段,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升到新的高度。他们不仅保留了文物的物理形态,还赋予它们在数字时代的艺术表达。通过线描绘画、视觉传达创意创作、虚拟现实交互等形式,团队将平面影像与立体影像相结合,突破传统纸质印刷品局限,形成多维度的数字影像艺术体验。
“像外之境·蓝田水陆庵彩塑艺术影像展”是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通过3D立体模型、手势识别交互、全景投影再现等新技术,生动清晰地再现数百年前的水陆庵。
团队的工作不仅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也是让这些遗产“活”起来。他们坚持“技术服务于文化”的原则,结合现代审美,打造了一系列美观、丰富且实用的文创产品。
这支年轻的数字匠人团队,正在用数字化创意接过文化传承的大旗,助力文化遗产突围新生。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保护文化遗产,也是让这些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