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特约评论
酸汤子再惹祸:揭秘致命“米酵菌酸”的来龙去脉
来源: 特约评论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6日 20:11(上海时间)
点赞 0

黑龙江两名男子因食用“酸汤子”而被紧急送医,其中一人不幸离世。专家提醒,米酵菌酸中毒的病死率超过50%,目前尚无特效救治药物。那么,这种致命毒素是如何产生的?哪些食物容易被“盯”上?
近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两名男子食用“酸汤子”后被紧急送医,其中一人不幸离世,医院开具的证明显示,系食物中毒死亡,另一名男子仍在抢救中。2020年10月,在黑龙江鸡西,也发生过9人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后,引发食物中毒事件,最终9人全部死亡,确认为米酵菌酸中毒。
那么,“米酵菌酸”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致命呢?据专家介绍,米酵菌酸由发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产生,毒性强烈,无色无味,耐热性极强,正常的家庭烹饪方法难以消除,进食后即可引发中毒。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目前,米酵菌酸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超过50%。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这种致命中毒呢?专家提醒,购物时应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和保质期,观察产品性状,如是否出现霉斑、黑斑、粉斑、绿斑、黄斑等。食物泡发时间要控制好,泡发用水要干净,泡发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不过夜泡发。同时,也应谨慎食用酵米面类食品,不要食用变质的米面蔬菜等,最好不要购买、食用鲜银耳。
据悉,经长时间发酵或浸发的食品,当放置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最易滋生米酵菌酸,包括:谷类发酵制品如酸汤子、发酵玉米面、糍粑、醋凉粉、粿条、米粉、凉皮等;变质食用菌如过久泡发的银耳、黑木耳等;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规范和饮食习惯,杜绝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