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模式:如何以开放破壁垒

近期,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实施全岛封关运作,其核心是推动“制度型开放”。专家表示,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还能对冲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海南模式到底如何以开放破壁垒?
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各国纷纷出台措施应对挑战。近期,美国频繁滥用“301关税”等单边工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本质上是设置贸易壁垒、破坏全球供应链。在这种背景下,海南自贸港即将实施的全岛封关运作,其核心是推动“制度型开放”。如何看待以开放破壁垒的海南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他表示,海南模式首先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应该说自贸港它是对标国际高水平的经贸规则,大力推进制度型的开放,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制度体系。比如说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等,为全球企业提供公平、透明、便利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海南建设,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此外也是发挥政策优势来对冲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自贸港的零关税政策扩大了商品覆盖的范围,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受美国关税影响的企业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海南,有助于稳定和重构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
加强区域合作与经济联动是海南模式的又一关键方面。自贸港可以充分利用它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海南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制度型开放的本质是规则之治。而自贸港的探索就证明,真正的开放是建立基于规则的信任体系。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海南模式以其独特的制度型开放方式,在当前复杂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寻找出路。它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如何在开放中找到竞争优势,如何在规则之治中建立信任体系。